储户243万存款被行长挪用,银行却一分不愿赔,判决大快人心

sansa2025 sansa2025 2025-08-07 企业 阅读: 17
摘要: 江苏南京,男子为帮助朋友完成储蓄任务,使用家人的3个身份证,委托朋友将135万存入银行,10年来本息涨至243万,可取现时却发现存折是假的,钱早已被行长挪用,银行却拒绝赔偿:当事人委托存款,又没经常查询,具有重大过错!(案例来源:新闻报道,人物均为化名)李先生是南京人,家庭条件优渥,有房有车有存款,和政商界人士交往频繁,与当地一家国有银行的行长更是相交莫逆。2008年,一次饭局过程中,时任支行行长
江苏南京,男子为帮助朋友完成储蓄任务,使用家人的3个身份证,委托朋友将135万存入银行,10年来本息涨至243万,可取现时却发现存折是假的,钱早已被行长挪用,银行却拒绝赔偿:当事人委托存款,又没经常查询,具有重大过错!(案例来源:新闻报道,人物均为化名)李先生是南京人,家庭条件优渥,有房有车有存款,和政商界人士交往频繁,与当地一家国有银行的行长更是相交莫逆。2008年,一次饭局过程中,时任支行行长的时宁,向李先生提出帮忙的请求,时宁表示自己压力山大,每年的揽储任务很重。李先生为人仗义,一听朋友有难,立即决定施以援手,满口答应帮忙,为帮助时宁完成储蓄任务,李先生一家分别使用3个身份证,在其银行存入135万元1年定期。当然,这个忙也不是白帮,该有的利息一分不少,出于对朋友的信任,李先生委托时宁全权办理储蓄业务。在之后的10年时间里,为帮时宁完成储蓄任务,李先生会将135万元储蓄款连同当年利息,于每年到期时再一并存入银行。到2018年12月,3本存折余额共计243万多元,此时正好李先生家里急需用钱,于是便拿着存折去取现,结果发现钱取不出来。自己135万真金白银存入银行,10年过去却无法取出,李先生十分愤怒,可银行工作却直言,3本存折信息都是假的!怎么会这样?存折是真的,上面也有银行盖章,为何信息突然变成假的?李先生第一时间找时宁核实情况,可时宁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这下李先生慌了,决定报警求助。经过调查,事情很快水落石出,除了10年前第一笔存款信息是真实的,存折上的其他存取记录都是伪造的。时宁在工作期间,制作假的存折交易流水,先后多次挪用客户陈某存款共计2430109元,如此大的金额,显然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272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3-7年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挪用资金罪数额较大是指10万元以上,数额巨大是指400万以上,时宁属于数额较大,故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3个月,并责令其退赔银行2430109元。可虽然刑事判决已经结束,李先生一家的钱还是要不回来,于是李先生一家将银行告上法庭,要求银行返还存款本息共计243万。李先生认为,自己将钱存入银行,和银行间构成储蓄关系,银行有义务保障储户的资金安全,未履行义务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可银行却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李先生一家在此事中存在重大过错,银行无需赔偿,并提出2点理由:1.李先生委托他人存款;2.存款过后没有经常查询。那么,法院会如何判决?首先,李先生和银行构成储蓄关系。近几年钱存入银行不翼而飞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工作人员在其中捣鬼,有的判决储户获胜,有的判决银行获胜,其中一个裁判的核心点,就是有无构成储蓄关系。在有的案例中,储户将钱交给信任的银行人员,但从始至终,钱从未进过银行账户,这种情况下,储户没有尽到审慎义务,可能需要承担一定责任。但本案明显不同,2008年,李先生的第一笔存款135万已经进入银行资金体系,并且银行出具了具有效力的存单,双方构成储蓄合同关系。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有义务对储户的资金安全负责,否则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其次,从民事角度看,行长时宁构成职务侵权。时宁是在担任支行行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并造成李先生资金损失,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民法典第1191条,银行需要承担无过错替代责任,不过再承担责任后,可以向故意侵害财产的时宁追偿。最后,李先生是否需要担责,关键在有无过错。民法典第1173条规定了过失相抵原则,即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根据此规定可得知,如果认定李先生有过错,银行方可以少承担甚至不承担责任。那么,委托他人存款和不经常查询,是否属于法律上的过错?法律上的过错主要有2种,一是行为人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二是从日常经验或者一个普通人标准来判断,行为人有义务却未履行。现有证据显示,银行认为李先生有2点过错:第一,关于委托别人办理。既然银行当初可以开具出合法的存单,说明这种办理方式,银行已经认可。第二,关于定期查询存款。法律并没有规定储户有这个义务,根据一般人的社会经验,储户也没有义务查询存款。综上,李先生在这两点上并不存在过错,如果银行没有证据证明李先生和时宁串通挪用资金,很难认定李先生存在过错。据此,一审法院判决,银行应返还储户存款,银行因不服判决提出上诉,2022年5月13日,中院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2023年3月16日,李先生向记者表示,银行认为他应该承担责任,目前此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中,对此,你怎么看?
储户243万存款被行长挪用,银行却一分不愿赔,判决大快人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储户243万存款被行长挪用,银行却一分不愿赔,判决大快人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他相关
“243万存款被原行长挪用,银行拒赔”之后的冷幽默!

“243万存款被原行长挪用,银行拒赔”之后的冷幽默!

作者: sansa2025 时间:2025-08-07 阅读: 16
3月20日,据媒体报道,“243万存款被原行长挪用银行拒赔”事件当事人发视频回应,自称快80岁了,老伴已经去世,还捆了一身外债,希望银行可以把钱尽快还给他们。据悉,南京市民李某为帮在邮储银行(邮局)担任“支局局长”的朋友时某完成存款任务,先后将243万交给时某代存,时某把这笔钱私吞,利用职务便利伪造存款证明并加盖了“南京江宁岔路口邮政储蓄”的印章后交给李某。时某因职务侵占罪被判刑并退赔银行资金。但...
《声生不息·中华季》即将开录,七位大陆歌手、六位港台歌手

《声生不息·中华季》即将开录,七位大陆歌手、六位港台歌手

作者: sansa2025 时间:2025-08-07 阅读: 34
《声生不息·中华季》的嘉宾名单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各种版本的消息层出不穷,让网友们感到无从选择。实际上,这些名单多而杂乱,可信度也各不相同,让人感到非常混乱。近日,有知情人士爆料出了较为可信的消息,据悉,《声生不息·中华季》首轮录制在长沙乐田智作演播厅,录制时间为11月22日。而嘉宾阵容与之前所传的有部分重合,例如华语乐坛大姐大韩红和毛阿敏、行走的修音机周深、逆生长的铁肺歌后黄绮珊和养成系流量偶像...
一加Ace2Pro即将官宣李杰:竞争力非常强行业天花板级别

一加Ace2Pro即将官宣李杰:竞争力非常强行业天花板级别

作者: sansa2025 时间:2025-08-07 阅读: 32
快科技7月26日消息,一加Ace 2 Pro获得入网许可,型号是PJA110,支持150W闪充。与此同时,一加宣布将在今天10点公布重要信息,这次一加应该是为Ace 2 Pro预热,新品将在8月份正式发布。一加Ace 2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暗示,一加Ace 2 Pro竞争力非常强,有不少是行业天花板级别的,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据悉,一加Ace 2 Pro搭载高通骁龙8 Gen2移动平台。这是一加第一次...
上海:财经、房产类“自媒体”不得抹黑攻击企业、干扰正常经营

上海:财经、房产类“自媒体”不得抹黑攻击企业、干扰正常经营

作者: sansa2025 时间:2025-08-07 阅读: 31
  中新经纬12月7日电 据微信号“网信上海”7日消息,12月6日上午,为进一步指导上海属地财经、房产类“自媒体”规范开展业务,上海网信办召开财经、房产类“自媒体”分类指导会(第三十一期)。  会上,上海网信办结合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互联网政策法规,指导属地财经、房产类“自媒体”做好信息内容发布工作,提醒不得违规采编,不得以断章取义、歪曲事实、臆测形势等方式传播谣言不实信息,博眼球、蹭流...
两类基金开年业绩垫底最火策略遭遇滑铁卢

两类基金开年业绩垫底最火策略遭遇滑铁卢

作者: sansa2025 时间:2025-08-07 阅读: 37
近期,上证指数收复3000点,年内收益翻红,一大批主动权益基金净值迅速修复。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不少基金年内亏损严重。开年不足2个月,已有近60只基金年内跌幅超20%。仔细分析来看,开年业绩排名垫底的基金主要为微盘股策略和军工主题两类基金,其中微盘股策略是2023年最重要的赚钱策略之一,采用该策略的不少基金去年实现较高正收益。不过,2024年开年,采用该策略而未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的相关基金遭受当...
中国顶级豪宅纷纷换了主人

中国顶级豪宅纷纷换了主人

作者: sansa2025 时间:2025-08-07 阅读: 33
作者 | 曹安浔编辑 | 黄 昱作为广州最贵的豪宅,侨鑫汇悦台对标的是深圳湾1号,建成近十年来名流、富商、球星业主云集于此,他们于豪宅之巅直望珠江和广州塔,出手豪奢,动辄一套上亿元,单价一度超过30万/㎡。汇悦台也由此编织出一段段全国顶级富豪群体的传奇故事,吸引无数人追索。只是如今,在这一座座上亿豪宅中上演的,更多了一些“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辛酸和易主故事。近日,阿里法拍平台显示,两套汇悦台...
我来说两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