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巨亏近3000亿 芒格:在投资这件事情上,不总是沃伦,但我会找人聊聊
【友财网讯】-股神”巴菲特巨亏近3000亿!重仓了这五只股 二季度手持现金超7000亿
“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因三大重仓股下跌超过20%,投资组合出现罕见的巨额帐面亏损,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高达437.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58亿元)。专家认为,巨幅亏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重仓股二季度遭遇巨幅回撤,除此之外,与美股大市也有一定的关系。
幅亏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重仓股二季度遭遇巨幅回撤,除此之外,与美股大市也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布的最新持仓情况,和今年一季度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也就是说,二季度该公司的亏损是浮亏,用我们的话说,只要没有卖出,就不算亏。
今年第二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持仓的大约69%集中在五家公司,分别为,苹果(1251亿美元)、美国银行(322亿美元)、可口可乐公司(252亿美元)、雪佛龙(237亿美元)、美国运通(210亿美元)。重仓股名单与上季度一致。
伯克希尔哈撒韦认为,鉴于公司股权证券投资组合的庞大规模,市场的波动以及股票未实现损益的变化,将对公司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此外,某些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的定期重估,以及资产减值费用等都可能会造成周期性的净利润波动。
同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呼吁投资者减少关注其股权投资的季度波动,“任何给定的季度投资收益(损失)数额通常是没有意义的,并且提供的每股净收益数据可能对那些对会计规则知之甚少或一无知的投资者极具误导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已修改了公认会计原则(GAAP),要求上市公司在季报和年报中考虑其股票投资的短期波动。这意味着伯克希尔哈撒韦所投资股票的价格波动,将反映在公司的业绩报告中,即使只是未实现的帐面收益或帐面亏损。
这并非毫无依据。比如,巴菲特最近一年都在抄底石油公司西方石油,6月以来,随着西方石油股价回落,伯克希尔又多次积极加仓,加上最近的一次,目前其伯克希尔哈撒韦已持有西方石油19.4%的股份。后者股价今年以来大涨了118%。
但芒格曾经给出过一个建议:在投资这件事情上,有某个人跟你聊聊是非常重要的。
他说:“不过要留意,你找的那个人不能是向你报告的人。”
在芒格看来,拥有这种可以讨论的搭档,有一个好处是,会迫使你整理自己的思绪,这样论据就可以有说服力
在最近接受William Green访谈时,帕伯莱说芒格多年前曾给他一个建议:在投资这件事情上,有某个人跟你聊聊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要留意,你找的那个人不能是向你报告的人,他必须跟你有一种对等的关系。
帕伯莱问,你是说就像你有沃伦一样吗?
芒格说,不总是沃伦,但我会跟某个人聊聊。
接着,导师芒格给出了更具体的指导意见:我希望你跟李录两个人,可以每月共进一次午餐。
帕伯莱的反应是:哇,如果李录不介意每月浪费一个下午,我当然非常乐意。
帕伯莱说,他跟李录维持了一段时间的每月聚餐,一开始是约在一家鼎泰丰,后来是在李录的公寓里,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成为了好友。
在这个聚餐过程中,李录给帕伯莱推荐了一家韩国美妆公司,后来涨了XX倍;后来又给帕伯莱推荐了一家中国高端白酒公司,没错,就是A股最有名的茅台。
投资,找个人聊聊很重要——芒格会认可这个观点,巴菲特也会高度认同。
巴菲特曾说,“人类最擅长的,就是诠释所有的新资讯,这样才能让自己原本的观点依然稳固……每个人似乎都精通这项才能。我们又该如何避免犯这种错?”
他的答案是:“找个不会奉承你,而且想法非常合乎逻辑的伙伴……这大概是你能拥有的最佳机制。”
显然,芒格最适合这个角色,因为他曾多次驳斥巴菲特的投资构想,所以巴菲特才会说他是“爱说不的讨厌家伙。”芒格说,拥有这种可以讨论的搭档,有一个好处是,会迫使你整理自己的思绪,这样论据就可以有说服力。
一、因为输出是高强度的二次学习。
通过讲解、写作自己的想法,有助于我们二次整理信息、检验逻辑,就像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聊完之后思路更清晰了”、“写完后感觉更明白了”
——事实上,即便对方没给任何反馈,我们光凭借认真的输出,都能获得很多新的认知。
这就是芒格说的,这种交流“会迫使你整理自己的思绪”。
二、因为人很容易陷入某种心理偏差。
很显然,人脑是一台不精确、不稳定的信息处理机器,它时不时就会陷入到某种奇怪心理偏差之中,更麻烦的是,当你陷入心理偏差的时候——往往自己是不知道的。
如果你已掉入心理之坑,大多数时候你很难凭一己之力爬出来(因为你都没察觉),这个时候如果有个某个勇敢直言的朋友,他就能拉你一把:慢着慢着,你先冷静一下,事情没有说的那么好/糟糕。
当然,他拉你出坑的速度,取决于你的心态有多开放。
三、因为人很容易犯逻辑错误。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对“逻辑严谨性”的自我要求是非常低的——这点在日常生活中没什么问题,吹牛就吹了,瞎聊就聊了,有什么所谓呢?开心就好。
但问题在于,很多人会将这种思考陋习带入投资领域,导致构筑出来的逻辑经常似是而非,在个别角落里塞满了逻辑谬误,经不起严格推敲。
——很多时候,你甚至都不需要去核查报表、检验计算,只需要做几道逻辑推理题,就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推翻他们的投资思路。
说到底,对人类而言,保持高度逻辑严谨性地进行思考,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
因而,不论我们多么小心,我们还是可能会犯一些逻辑错误,且自己很难检查出来——就像写文章时,自己检查不出自己写的错别字/病句一样。
此时,如果你有一个爱较真、思维严谨的朋友,无疑就像配置了一台超强纠错机一样——而且,他可以在你跳坑之前就拦住你。
这就是巴菲特说的,“这大概是你能拥有的最佳机制。”
尽管在投资中,跟人交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现实中大多数这类交流都沦为了低效、无效交流,甚至引发了更多的疲惫、错误和不理性。
想要避免这些问题,我觉得有三个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1、彼此不能有利益关系;
2、彼此不能给具体行动建议;
3、彼此坦诚相告,不需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用维护对方的面子。
一、“不能有利益关系”,是指
(1)你们不能是上下级关系,即芒格说的你们不能是“reports to you”的关系。
如果你左右着对方的薪水、年终奖、工作岗位,那他就很可能为了讨好你而故意迎合——相信我,没几个人坐在领导的座位上时,真的能听进逆耳忠言。
事实上,即使你大方表示自己就爱听反对意见,但只要你某次表现出对反对观点的“皱眉”态度,大多数下属都会就此学会闭嘴。毕竟,谁也不想拿自己的饭碗冒险。
(2)你们不能是业务往来关系。
如果你采纳了对方的观点,对方就会完成自己的KPI、得到一些金钱奖励,或某种程度的心理激励(比如虚荣心、名声)
——那么,他就很可能会为了追求这些激励,不经意地扭曲自己的想法:原来只有7分把握,非要说成9分;明知有些地方暗藏风险,却不经意地一笔带过。
而这些都可能是无意识的过程。
二、“不能给具体行动建议”,是为了:让对方自己承担责任。
很多人所谓的投资交流,不过是在索要/赠与代码——这既是一种低质量的交流,也是一种权责高度不对等的游戏,容易给你造成财务和人际关系上的麻烦。
更适合的做法,是交流彼此掌握的资料、逻辑、思考,但不要给出(尤其是仅仅给出)这类行动建议:“买它就对了”、“买到就赚到”、“闭着眼睛买”、“我买了你也可以跟着买”、“跟我买就对了”。
很多时候,对方希望你给出具体的行动建议,是由于害怕未来承担责任,希望你能在心理上帮他分担一些压力,但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做法——不要跟他聊太多。
一个无法承担自我行动责任的人,不是成年人,是小孩。
不要跟小孩子聊股票。
三、所谓“坦诚相告”,就是:真诚地交流,不要说谎。
有太多人精于“世故人情”,总是在讲话上过多地演绎当代艺术,且以此自矜——但在投资这件事情上,最难得的品质的是真诚、是诚实。
如果你要找个人聊投资,最好找一个爱说真话的人,一个态度真诚的人。如果大家都能拿出真诚的态度,彼此就更容易卸下心理防备——当我们不需要再为了自尊、面子而战,这个交流就会有效率很多,也更有意义。
当然,真诚的人也不是傻子,除非你真的能听下反对观点,不然再真诚的人也会退出聊天窗口。
你在对话中掀一次桌子试试——我敢打包票,以后就没人跟你说真话了。
说到这里,我不禁感慨,我曾见过雪球上许多的投资惨案,它们的错误事后看都非常明显,甚至是行外人都能看出来。
如果一开始就有人勇敢地跟他说真话,让他遭受某种“当头棒喝”,也许那些悲惨故事就不会发生了。
但也许,曾经有人提醒过他,只是他傲慢地无视罢了。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