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的五种形态
因为市场就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说成交量比较容易做假,控盘主力常常利用广大投资者对技术分析的一知半解而在各种指标上做文章,但是成交量仍是最客观的分析要素之一。
1、市场分歧促成成交。所谓成交,当然是有买有卖才会达成,光有买或光有卖绝对达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后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后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会成交。
2、缩量。缩量是指市场成交极为清淡,大部分人对市场后期走势十分认同,意见十分一致。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市场人士都十分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卖,却没有人买,所以急剧缩量;二是,市场人士都对后市十分看好,只有人买,却没有人卖,所以又急剧缩量。缩量一般发生在趋势的中期,大家都对后市走势十分认同,下跌缩量,碰到这种情况,就应坚决出局,等量缩到一定程度,开始放量上攻时再买入。同样,上涨缩量,碰到这种情况,就应坚决买进,坐等获利,等股价上冲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时候再卖出。
3.放量。放量一般发生在市场趋势发生转折的转折点处,市场各方力量对后市分歧逐渐加大,在一部分人坚决看空后市时,另一部分人却对后市坚决看好,一些人纷纷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却在大手笔吸纳。放量相对于缩量来说,有很大的虚假成份,控盘主力利用手中的筹码大手笔对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简单的事。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将计就计。
4.堆量。当主力意欲拉升时,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几日或几周以来,成交量缓慢放大,股价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线图上,形成了一个状似土堆的形态,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产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举出货。
5.量不规则性放大缩小。这种情况一般是没有突发利好或大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妖庄所为,风平浪静时突然放出历史巨量,随后又没了后音,一般是实力不强的庄家在吸引市场关注,以便出货!
在进行技术分析时,K线和成交量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它们能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在理解K线和成交量时,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进行理解,这个市场就象多空双方在进行斗争,力度的大小由成交量来确定,下面以大盘为例,对K线和成交量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我们来对比一下“1”处和“4”处的阴线和成交量,看起来好象是一个样,一根大阳线之后三根阴线,但认真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差别:“1”处的阴线放量,并且上影线较长,表示空方的力度在继续增强;而“4”处的阴线缩量,有较长的下影线,说明空方的力量有所减弱,因此第二天出现不同的走势也就理所当然了。
再来对比一下“2”处和“3”处的阳线:“2”处的阳线出现上影,并且成交量萎缩,说明多方反扑的力度不强;而“3”处的阳线下影线较长,并且成交量有所放大,在这一回合的交锋中多方明显占优,所以它们第二天的走势也不一样。
看看“5”和“6”处阳线,同样都是上影线较长的阳线,成交量也较前日有所放大,但它们第二天的走势却完全不一样,好象有所不可理解,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5”处的阳线仅仅把前一日阴线的下影线吃掉,明显对其够不成威胁(就好象跟别人打架一样,别人只用了一只胳膊就让你打了半天);而“6”处的阳线几乎吃掉了前日阴线的三分之一,对空方的挑战就明显强于“5”处。因此它们第二天走势不同也就不足为怪了!
版权说明:
1.版权归本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2.未经本网或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3.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4.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人依法保留追究权等。